科普——关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那些事

为什么要减污降碳协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但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生态环境多目标治理要求进一步凸显。

从排放机理上来说,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以及排放时空一致性的特征,化石能源消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均是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减污和降碳具有一致的控制对象,因此,两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协同推进。

面对环境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与迫切需求,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重要文件之一,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行系统谋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机制,为2030年前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工作提供行动指引。近来,各省市(如江西省、江苏省、吉林省、河北省等)均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发布符合本省市现状和需求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怎样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方案》锚定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统筹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温室气体等多领域减排要求,在科学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整体性的基础上,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提升减污降碳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方案》从加强源头防控、突出重点领域、优化环境治理、开展模式创新、强化支撑保障、加强组织实施6个维度提出了减污降碳的路径。其中在优化环境治理和开展模式创新方面,提出以下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

  • 加大NOx、VOCs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
  • 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提升工程;
  • VOCS等大气污染物治理优先采用源头替代措施;
  • 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
  • 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协同治理 。

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

  • 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 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
  • 建设资源能源标杆再生水厂;
  • 优化工艺流程,推进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
  • 推广污水处理厂污泥沼气热电联产及水源热泵等技术;
  • 污水处理厂推广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
  • 开展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碳排放测算;
  •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式治理及就近回用。

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控制

  • 合理规划污染地块土地用途;
  • 鼓励绿色低碳修复,注重节能降耗;
  • 推动严格管控类受污染耕地植树造林增汇;
  • 研究利用废弃矿山、污染地块等因地制宜建设风光发电项目。

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

  • 强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加强“无废城市”建设;
  • 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0%;
  • 推动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废弃物回收利用;
  • 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 减少有机垃圾填埋,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恶臭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开展减污降碳协同评价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指数。

开展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 在城市建设、生产生活各领域加强降碳协同增效;
  • 创新不同类型城市减污降碳推进机制;
  • 开展城市减污降碳试点示范行动。

开展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 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园区建设;
  • 鼓励各类产业园区积极探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促进园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废物综合利用。

开展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减污降碳试点工作;
  • 支持企业进一步探索深度减污降碳路径,打造“双近零”排放标杆企业。

强化基础能力

  • 构建减污降碳融合清单;
  • 碳排放监测评估;
  • 建立减污降碳智慧管理平台。

泷涛环境在污染源解析、双碳路径研究、协同减排等领域有过相关研究,未来也将利用自身经验和优势继续进行减污降碳路径、行业协同减排“一行一策”等的研究工作。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9:00-17:30

周一至周五 节假日休息

邮箱:info@longtech-env.com

QR code